close
蘇東波。沁園春 蘇東坡【沁園春】赴密州早行,馬上寄子由 孤館鐙青,野店雞號,旅枕夢殘。漸月華收練,晨霜耿耿,雲山摛錦,朝露團團。世路無窮,勞生有限,似此區區長鮮歡。微吟罷,憑征鞍無語,往事千端。 當時共客長安。似二陸初來俱少年。有筆頭千字,胸中萬卷,致君堯舜,此事何難。用舍由時,行藏在我,袖手何妨閒處看。身長健,但優游卒歲,且鬥尊前。 熙寧七年,蘇東坡離開居住三年的杭州調任密州。雖然密州與齊州並不遠,但是他卻不能往齊州一會子由,於是寫下了這闕詞。作〈沁園春〉之時,三十九歲的東坡正處於他仕途前期較困頓的低潮。從期中作業的題目當中即可看出,好幾首的內容都是正值壯年的東坡敘寫他對於當時局勢的看法,以及自身的無力感。可是,從〈沁園春〉裡面,我們還是可以略窺東坡的人生哲學─甚至是說從中看見宋代早期究竟是培育出了何種士人風範。在文學的領域裡,東坡雖然天縱英才,可是在生命旅程當中,卻從來沒有辦法攀到他所真正希望能扭轉世局的位置。他的官職最多就是文學侍從之類,從沒有辦法操作實際權力。如此便罷,偏偏朝中掌政的還是與他政治概念相左的人。古諺有云:「少年得志大不幸」,因為少年得志多缺乏歷練,心理素質難以承受向下急速墜落的打擊和失志,可是從東坡身上我們卻嗅不到這種室內裝潢灰暗的氣息。拿唐代文人與之相較,唐代文人被罷官抑或降職者每每失去人生方向,在溫柔鄉中自我放逐了其殘生,他們的作品展現的是悲涼和悽苦;而稍晚同樣寫詞的李後主在亡國後,所有的作品裡全流露出一股頹靡的氣息,他將自己全投在過去的繁華景象中,利用曾經的美好和溫存緊緊地保護自己,不肯把眼光放在現下,甚至未來。可是東坡不是如此,雖然〈水調歌頭〉(安石在東海)裡東坡說:「歲云幕,須早計,要褐裘。故鄉歸去千里,佳處輒遲留。我醉歌 時 君和,醉倒 須 君扶我,惟酒可忘憂。一任劉玄德,相對臥高樓。」〈滿庭芳〉裡寫道:「蝸角虛名,蠅頭微利,算來著甚乾忙。事皆前定,誰弱又誰強。且趁閒身為老,須放我、些子疏狂。百年裡,渾教是醉,三萬六千場。」,〈八聲甘州〉當中也說道:“約他年、東還海道,愿謝公、雅志莫相違。西州路,不應回首,為我沾衣”在在全是一些早點棄官回鄉之語,可是其實他的用詞遣字裡,自我安慰、解嘲的意味要遠遠大過自我放逐的氣氛。東坡當然有志難伸,東坡當然對世局不滿,東坡卻也當然無計可施,但他的人、他的心是活在現下的─是的,他活在現下,他的眼睛是往前方看的。以〈沁園春〉為例,“當時共客長安。似二陸初來俱少年。有筆頭千字,胸中萬卷”東坡從來就沒有因為當下的不順遂而放棄希望,“房屋貸款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他相當清楚自己和弟弟的本事,他以此勉勵弟弟,也自我打氣:“真正有才學的人是不會被湮沒的”,我覺得這點是所謂他與那些「少年得志大不幸」的人最大的分野。古諺有云“天助自助者”,前兩年夢工廠出的動畫「埃及王子」主題曲名為“When You Believe”,歌詞當中寫道“There can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”,只有你先相信,才可能會有奇蹟。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相信,對自己都沒信心,他要怎麼有一番作為?東坡很清楚這一點,所以在這麼艱困的局面下他依然肯定自己─我想跟范文正公、歐陽文忠公等人遺留下的儒士氣節有很大的原因。在這當中,我們可以隱隱約約看見一點很好玩的跡象,東坡才華豐富,即使寫這種文風比較小家碧玉的詞作,也大量用典。可是他用以自比的是哪些例證呢?劉玄德、謝安石、陸機、魏尚,是這些後來全部都有一番作為的人物。他不但活在當下,而且他的眼睛還是往不可知的未來頻頻張望呢! 接下來他寫道“致君堯舜,此事何難”,這不僅是重要的文眼,而且也可以視之為他的夢想,也是他往未來所張望的方向。東坡在他的許多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會微微抱怨,可是我們從他其他的作品裡面,可以看到他在努力地做好他的知州。浣溪沙( 徐門石壇謝雨 )的五闕詞不就是他和市井小民活在一起的最佳負債整合佐證嗎?他幼時宋代文人打造出來的氛圍,包括范文正公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,以及歐陽修後來對他的身教啟發,都讓他盡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,以天下為己任,為黎民謀福祉。更堅守他最初的夢想─致君堯舜,此事何難。對於他們兩兄弟而言,這就是他們的夢,這就是讀聖賢書所為之事─從當年一起清苦地為進士考試奮鬥時便已立下的願景。如果不是希望有一天真能致君堯舜,他為什麼要忍受這麼多的委屈和不堪?當然失望難免會有,可是他通篇文章流露的並不是將自己浸淫在無止盡的失望與哀傷中,只是像是在安慰收信人順便安慰自己一般“就算真辭官回去也不錯呀!有酒可以喝,放縱自己,輕鬆輕鬆又何妨”“一切的事情但求在我所能掌握的範圍內盡己之心力,但求對得起自己,這樣就夠了”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些詞裡氣氛其實並不凝重,甚至還有孟子“天將降大人於私人也”的味道。東坡只是用一種正面的態度讓自己往好的地方想,而不否定現下的狀態。他是活在當下的。不然扣除後期比較失望的八聲甘州以外,你可以看到東坡的口吻一向輕鬆之至,不像他許多送別詞,有的模仿歌女的口吻,有的甚至直接以第一人稱敘述,通篇氣氛低迷,常常提到落淚之事。那才像是東坡在傷心難過之時會流露出的口吻,而不會是輕鬆如這幾篇的筆法。(支票貼現轉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s67rsda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